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曹木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

    第七愿:“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东西;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第八愿:“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第九愿:“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第十愿:“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这十愿九悲的奇异想象,铺陈排比,正反互说,相辅相承,把诗人内心的忧郁痴情、矛盾彷徨表现得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感人至深。

    诗人又深入一层,表现他内心深沉的悲哀“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荫”“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捐想以空寻”诗人一方面提醒自己,这样的愿望是海市蜃楼,努力劝慰自己不要过于悲伤;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能与意中人不期而遇,偕佳人之手漫步于山间小道。结果可想而知,孤苦无依,前路漫漫,诗人心情沉重,一切似乎都已经消失了,周围死寂一般,只有诗人独自品尝着这难以名状的痛苦。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凄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从日出日落,诗人对心上人的怀念无法停止。结尾处诗人在满天星光的陪伴下,在呼啸的北风中,孤寂无助,一夜无法入眠。

    “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馀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经过感情的剧烈波动,诗人似乎大彻大悟,这才想要谴责诗经中曼草的私会,吟诵召南这种符合正统道德观念的歌曲;似乎袒露情思是为了不再被困扰,让内心得到平静,让爱慕之心消失在八荒之地。其实,这是诗人悲哀的发现,这种情思无论如何都无法开花结果,欲说还休,那就让这刻骨铭心的爱恋化为一缕清烟,消散在尘世中吧,无影无踪,了无牵挂。

    关于这首赋的思想内涵,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讽谏说,认为它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借鉴了离骚香草美人的写法。一种是纯爱情说,认为只是抒发了陶潜对绝世佳人的爱慕之情。鲁迅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他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的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至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

    今人袁行霈先生也如此说:“细细揣摩苏轼的意思,他并不一定认为闲情赋有什么讽谏的寓意,在他看来闲情赋是抒写爱情之作,但‘好色而不淫’,无伤大雅。”

    通过前面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很深的印象,作者的感情是如此的奔放热烈,无法抑制,所谓的政治讽谏说实在太过牵强。这篇作品的应该是为了表达某种难以言表的情思,这种情思深埋在诗人记忆的深处,但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情感经常篡改回忆,人经常被篡改了的回忆俘虏,随着岁月的变迁,人逐步学会了坚强,逐步学会了抵御这种回忆的侵袭。然而,这也意味着青春不再,秋叶满地,空虚、惆怅接踵而至,人成为没有回忆的怪物,变得冰冷、残酷。陶渊明深深懂得这一点,岁月的流逝将使他不再炽热,不再拥有刻骨铭心的思念,记忆中的伊人终会烟消云散。梦想在无知觉中溜走,青春小鸟一去无影踪,在这里他不只哀叹佳人难求,更是在悼念梦幻季节的消逝。这也是为青春写的一首挽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