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柏家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高洋帝驾崩,高洋一母同胞的兄弟高演高湛共娄太后发动了宫廷政变。为个人的私欲恩怨先后残杀了李祖娥和高洋帝所生的长子殷和次子高绍德。李祖娥悲痛几绝,死里逃生后性喜佛法的李祖娥遂于等行尼师(李祖娥侄女)驻锡的妙胜庵出家。(据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

    李宪李希宗父子作为当朝的皇戚,当时华北地区最显赫最有影响力的高门望族“赵郡李氏”的宗长,不但没有一般人想象的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反而是敦厚和雅、谦和待人,奖掖厚学、不遗余力

    现遗存于山西平定石门口长国寺内的李清报德造像碑印证了以上史籍赞誉的真实性。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并州乡郡乡县(今山西武乡县东)人李清,在途经山西平定县石门口时,为报答李宪李希宗父子提携之恩,在路旁摩崖刻石,以述心志。碑首:二公父子以礼待清,得奉朝请,而清得之。故贤无刎颈之报,去家五百里,就邢耶关榆交戌,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摩崖刻石,万世不朽。

    这是造碑缘起,其中故贤无刎颈之报是说:帮助过的自己的大贤人李宪李希宗当时已经逝世,李清已经不能够用舍生忘死替二人服务的方式来回报二公,唯有摩崖刻石,让两位大贤人李宪、李希宗父子的名像德行流传万世,永垂不朽!

    值得称道的是,这通造像碑是刻治在李宪父子去世十数年后,距家数百里遥。的确较纯粹的表达着李清不忘旧日知遇之恩,真诚感恩李宪父子的深情厚意。也在侧面反映出作为赵郡李氏宗长的李宪父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分量。

    李宪卒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时年五十八岁。不是疾病死亡,也不是战争死亡,是受到其四女婿相州刺史安乐王元鉴居邺城谋反的牵连;让一直想打击皇后李祖娥娘家势力的娄(灵)太后寻到了把柄。

    于是,娄(灵)太后上纲上线、大搞株连,降下懿旨赐死宗长李宪。这大概就是李宪墓志铭文感叹的:“祸从地出,知于不知,莫不衔泣”要表达的真实原意吧。(若是有些易学知识的朋友,读到铭文祸从地出句,约略会隐隐感知到些许女祸(太后)作祟的意像吧!)

    孝武帝永熙年间,李宪得以平反昭雪。被追封: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尚书令、仪同三司、赐谥号文静。

    一九七五年在赞皇县南兴郭村东南方发现有李氏墓群。南面一排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四座墓地是李宪第二子、东魏司空李希宗及妻崔氏合葬墓;三子东魏国子祭酒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希仁墓;四子东魏给事黄门侍郎李春(骞)墓;五子东魏征虏将军司空咨议李希礼墓。偏北的一座土丘是北魏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李宪墓。

    看到这里,读者可能有些疑惑了,一个李宪怎么有两处墓地呢?这个说来也没什么奇怪,因为古代名人不只是有真身墓,还多有衣冠冢、旗剑墓、笏印墓等。因两处李宪墓皆为盗墓贼多次盗挖破坏及现有史料短缺而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那座是李宪真身墓。

    笔者参照南北朝时期的葬仪风水习俗和当地流传下来的一些较经得起推敲的传说推断:“东封斯村北、段村东是李宪真身墓的可能性更大些。”

    有关赵郡李氏的居址问题,多年来有很多人认为赵郡即是今河北省赵县。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赵郡在历史上所辖地域历代均有增减,大体上包括了今赵县、赞皇、隆尧、柏乡、高邑、邢台等县区;其辖区地域大致包括了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及河南省以北地区。

    若一定要给赵郡李氏加个狭隘的居里定位的话,笔者据大众都能看到的旧唐书元和郡县图志赵州志赞皇志等史籍记载,约略理出如下结论:“自晋末至隋唐,赵郡李氏繁衍成两大分支,即历史上俗称的西祖房后裔;东祖房后裔。西祖房后裔极重要的支脉居里定位是指依今赞皇县东水峪村、许亭村为居住中心的李氏后人;东祖房后裔最重要支脉的居里定位是指依今赵县东封斯一村为居住中心的李氏后人。

    一九九九年张立成草稿于漏陋潦笔记

    2014。02。08夜整理与东封斯家中漏陋潦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