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北国雪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004年的春节,冬天的气息似乎不是那么浓厚,冰雪覆盖的寒冬已经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了。我穿了一件驼色的羊绒大衣,大年初五在全聚德烤鸭店和朋友们一起喝酒。主人分外的热情,红酒白酒同时进行,突然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全打乱了。电话是同学蒙玉平打来的,说是有一个同学聚会让无论如何也要过去。猛然间一种激动和不安笼罩着我的心,我们急急赶到饭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闯入了我的视线,惊讶和兴奋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是那个上了大学,二十多年未见的李建平吗。我们畅谈着人生无常、同学的珍贵情谊,好象多少年不见的老朋友,还有那个善于交际的宋建新、成熟的孙玉兰、有几分轻佻的周元、积极进取的蒙玉平、成为教师的寇福臣、往事象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样冲击着我、推动着我、记忆的闸门突然被打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万分,那个时代我们特有的经历深深留下了我们的美好或者是伤心的、或是无奈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风暴,席卷着全国的每个角落,在古城保定似乎他的影响更是这样。派别斗争都是真刀真枪,枪声、口号声时常在耳边响起。虽然我们那时候只是7、8岁的孩子,但朦胧之中也感到了一种担忧和慌乱。好在我们是部队大院,多少还有一些安全感。上学的最初是部队的战士为我们上课,将近百十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后来才开始分班由韩老师担任我们班主任。韩老师四十来岁的样子,性情温和、对我们特别的关爱,给予我们热情的教育和关心,同学们都很喜欢她。那个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学习的风气不浓厚。但韩老师却认真教学,一丝不苟。还经常鼓励、奖励学习好的学生。记得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总结课文,老师常常表扬我,有一次语文考试得了第一名还奖励了我一支钢笔。李建平是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学生,从不调皮捣蛋。学习也总是名列前茅。王辉长的一张白白净净的面孔,画画的好,常常来点恶作剧,记得男同学不爱学习的常借我的作业本抄。

    那时候学校的教育都是正统的教育,学习英雄、学习雷锋,到马路上拿着笸箕捡马粪、满脑子都是那种公而忘私啊、报效祖国啊的崇高思想。学习上没有太大的压力,放学就在院子里和同学们玩、跳皮筋、扔沙包、甩纸牌、拍泥巴。有一次,我看男孩子玩拍纸牌,转着圈看,结果头发烧了,让母亲一下把我的脑袋摁在水盆里,好一顿臭骂。现在我的头发一直挺黄的不知和这个事件有无关联。那时我接触比较多的有童南莹、徐锦莲、二乔等。常常是长在同学家里,串门是家常便饭。那时我记得为了买游泳衣,我们一起到没有盖好的房子里起钉子卖,卖了三元多钱,买了一件红色的松紧布游泳衣。

    快乐的童年很快过去,带着几分憧憬、几分期盼,我们步入了中学的大门。

    74年的记忆总是和各种运动联系起来,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大字报铺天盖地,街上醒目的画着刘少奇、王光美的丑化的形象。紧接着邓小平被打倒,反击右倾翻案风,学生成为那个年代的牺牲品。我们没有了学习的热情和环境,张铁生交白卷受到喝彩。于是是非颠倒了、善恶不辨了。老师都成了小人,一个个灰溜溜的。我作为班干部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还带头写大字报,让母亲严肃批评了一顿。上英语课,学生几乎不听。英语老师得过严重的风湿病,个子不高,手伸不直。每次讲课,同学们就是不屑一顾的样子,老师那双担忧和无奈的目光,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李建平一直是默默的学习,踏踏实实。宋建新是文体委员,有时侯组织大家打球,显得挺潇洒的。莹子那时喜欢唱样板戏,我还和她一起考过戏校,她唱的是红灯记里沙奶奶的片段,声音沙哑,模仿的挺象的。但家里不同意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体育老师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师,喜欢和漂亮的女生接近,总是单独召见女生。多少年以后,我当兵走了,才听说体育老师因强奸女生被判了刑,老婆也和他离婚了。我们那时候强调的是为国家做贡献,于是安排我们接触社会,学工、学农、学军。记得上初中学军就是训练队列,那个英俊的军人来到我们班的时候,我心里有几分敬仰。训练的时候格外的认真,是在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但依然坚持。有一次我突然晕倒了,教官把我扶到办公室,喝点水、休息一下就好了。军训结束,我和老师还有班干部送别教官,依依不舍的样子。那个时候就对军人有一种崇敬。学农是到保定附近的韩村拔麦子,也是炎热的夏天,吃住在老乡家里。看上去金黄的麦浪一望无际特别喜人,可同学们干起活来真是累的气喘嘘嘘、汗流浃背。晚上,我们班干部经常开会,走在黑暗的小路上,耳边是汪汪的狗叫声,恨不得一步就到了目的地。那时候,比较流行的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没有上大学的说法。我们部队的子女于是都开始参军入伍,象二乔、孟玉平、张林林、徐丽阳、吴双梅、丁立还有我都在75年到76年中学没毕业陆陆续续当兵走了。记得童南莹没有走还哭鼻子了,李建平、徐锦莲后来又继续上了高中。77年恢复高考,我们依然在部队冰天雪地里训练,莹子随父母到武汉上学,考上了武汉工业学院,现在是房屋设计师。李建平考上南京外语学院,后来又读硕士、博士,现在是北京国防大学的教授。徐锦莲上的是任丘石油学院。孟玉平在部队医院工作了十几年,现在大学里做会计工作,经常上课学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