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包兴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主要是,这让你不像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她又说“这叫晚节不保。”

    我听了,心里格登了一下。惭愧之余袭来的是一阵阵的暖意。有人说,大多数的读书人,最后身边只剩下两样东西:旧书和老妻。

    当然,最不该的是,读书让我骗了我的学生。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算是不务正业,尤其是读杂书。但因为是教书,而且教的又是语文,所以,我读书的成果往往可以间接地在课堂上得到卖弄,而且常常是左右逢源。有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要选择教书,我给了一个并不严肃的答案:因为喜欢有人听我谈读书,希望有人听我吹牛。在这个年头,如果你不是名人,又不是大权在握的领导,真的很难找到听众。我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自我解嘲的话是:包老师一不小心又“吹牛”了。我的语文课,常常上成名作欣赏课。可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大多都喜欢我的语文课,每一次学校让学生给老师打分,我的语文课总是最受欢迎的,在班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有时候自我反思,暗自惭愧:我的语文课,很多时候连教参标出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好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稀里糊涂、轻轻松松、嘻嘻哈哈跟我学语文,最后都考得不错。因为喜欢读书,难免也就喜欢信笔涂鸦,忙里偷闲,居然也写下数十万言,并常能见诸报刊杂志。这下,就把学生骗得更惨了。他们除了喜欢看我的文章,还喜欢叫我上作文课。过一两个星期,他们就会问:包老师,什么时候上作文课?对此,我倒是常常有过声明:我喜欢写作,这不代表我会教作文。可是学生不信,还是颠来倒去地喜欢听我讲作文。也好在,每一次教学生写作文,看着他们在下面咬笔头,我总是会心痒难忍,也下水写一篇。往往,它就成了一篇有针对性的范文。也好在,我辅导的学校绿地文学社,也被县里评优秀文学社,自己也被评为优秀指导师。其实,对于纯真的学生,我对他们骗的还不只这些。一种大骗,正在我们的生活和交往中酝酿着。在十周年校庆的一篇纪念文章里,我曾这么写道:

    前段时间,初为人父,高兴之余,在学生的“追问”下,我和盘托出了不少“私事”有一天,有几个学生到家里看我家的小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说,他们在寝室里讨论,当包老师的儿子一定很幸运也很幸福。然后,他们又问我怎么给跟师母过情人节和结婚纪念日的,还没有等我回答,他们就下结论说一定是很浪漫的吧。我的学生对我常有这样一些美丽的误会。甚至有学生在周记里以我为例说:包老师那么有钱,看来,书读多了,钱自然也就有了。我不知道骑着拖拉机一般轰轰响的老爷车的我,为什么会给学生留下有钱的印象。是因为我游玩过不少的地方还是因为我有一墙壁的书?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份误会的。我们之所以对一样东西误会,那是因为我们对他投入了我们的主观想象和情感。就像,我们把一棵小草误会成一棵大树,或者把一棵大树误会成小草,都是因为我们对它有了自己的一种理解。也就是说,在我们和误会对象之间有一份秘密,有一份私人的东西。学生对我的误会,是他们对我一种独特的解读,一种对老师非公众非正统的解读。也许,是因为我给我未出世的孩子写过几首歌让他们感到一种异样的感动,也许,是因为我给我未出世的孩子取了个小鸟一样的名字并把它写进了一篇充满亲情和快乐的小说?我不得而知,但我分明读出他们的一种期盼,一种未来,也读出了我对他们的一点影响。我觉得教育,除了让学生带走知识,还应该让他们带走生活的梦想。我喜欢和学生之间有一些私人化的东西。一个老师,他应该常常能从学生那里找回快乐和感动,又常常能对学生充满歉意。作为老师,我们的一部分快乐已经蕴藏在学生之中;作为老师,面对教育,我们已经做的和所能做的,都永远有不够的地方。今年的教师节,学生照例给我们老师送礼物。我看到学生们亲手折的装在“水晶之爱”里的千纸鹤,五彩的纸鹤上签着个性的名字以及对我的美丽误会,还有,我们的秘密暗号——送给我们可爱的格里包。

    是的,就是这份美丽的误会,这份欺骗,让我常常心存歉意。

    其实,读书骗的不仅有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同事、领导。有一次,我们的组长(教研组)在学校的教学日志上看了我写的一篇关于小小说写作的下水作文后,她居然写道:老包,其实你更应该去教大学。看来,我们的组长也被我骗得不浅。孰不知,喜欢读点杂书,喜欢涂鸦的老包,其实并不怎么会教书。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平生读古诗,喜欢的诗句不少,这是其中的两句,还有两句是“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说到读书,的确处处是风景,事事是文章,是故事。只是,这风景,是心里的风景,这故事,多是骗的故事。记得一位诗人曾说过:如果我们一生都能生活在一个梦里,那其实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用我们乡下的话说,那就是傻人有傻福。作为那个幸福的傻子,在被骗和骗人中,我忙碌着、充实着、快乐着,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批学生。无意耕耘,却颇多收获;不务正业,却常得嘉奖。看着学生们一封封情深意重的来信和一本本大红的荣誉证书,惭愧之余,才意识到这骗人的读书,对于教书匠,原来这般营养——也许,我们腹无油水,读书就是大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