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冰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世纪末“无知者无畏”的王朔勇战金庸这一出本已谢幕,不料今日竟烽烟再起。据闻:“王朔近日又提到这个话题,在媒体上再度声明,仍然坚持认为金庸‘俗不可耐’。”

    从以往的表现看,王朔确实能说会骂,属于“骂不惊人死不休”的“骂林高手”不过我想,经过前一回的闹腾,这次的动静可能不会再有那么大了。

    西哲有言:我虽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么在这里,我也有权表述我的意见(是的,你也有骂我的权利),读者呢,当然也有自由阅读的权利。我本俗人,读读俗书是一种休闲,读读雅书那是修养;至于高人雅士文化精英们读什么与怎么读,我是管不着的。

    在我看来,俗或雅的文学,对于受众而言,似乎并不是非要先区分清楚,贴上标签再去读的。就文学作品而言,到底应该先让接受者受到教化还是娱悦身心,也并不是很容易分清的。好莱坞的娱乐动作大片你们看吗?俗还是雅?那么高的票房难道都是中国的低俗观众贡献的?在成人童话里,读者可以得到的东西我们难道非要请批评家们分出个上下高低来吗?或许可以这样说:不看鲁迅的中国人是可耻的,可是不看金庸的人也许是无趣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阳春白雪也许曲高和寡,乡谣俚语可能众所悦之。而且“痞子文学”本就闹得不亦乐乎,恐怕也难逃一“俗”的嫌疑。当一个作家喊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时候,既体现着他的特立独行,也透露了十分的无奈吧。王朔的口味能否代表广大读者本身就是个问题。至于象牙塔里的教授和媒体当红的评论家与杂文家们,看不起金庸也无可厚非。读不读金庸是个人的自由,可是,他们竟然能够不进入文本就开始文学批评,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即便他们有什么秘诀,我想也很难实现公正无误的批评。相反,只会助长了凭空发言的习气。何况个体就是个体,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是所有读者的代言人。

    就作品内容而言,要阴柔,要回肠荡气;要阳刚,要男儿血性。其实金庸里都有:杨过十六年后的一跳,范蠡馆娃宫里的坐以待毙;襄阳城破的郭靖死难,止国战争的萧峰自尽。试问:哪一节不是荡气回肠,惊天动地?

    在中国人的想象里,大家都渴望一身武功,一身正气,不畏强权,不受欺侮,英雄生于乱世,当行侠仗义。武侠豪情与盖世武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一种独特理解,侠情义信正是金庸武侠英雄叙事的基本尺度。并且,真正的英雄能把个人与社会与民族命运关联起来,站在民众的一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是的,金庸的武侠肯定有负面效应,但这恐怕是任何一种文学都难以避免的文化局限。有人会模仿虚幻的武功或沉迷于虚幻的神话,更有甚者,读者不是去吸取教训,而是模仿恶人恶行,轻视法律。但是武侠也是可以载道的,至于受到的影响是什么,读者需要有对文学的分辨力。我们能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的帐都往金庸的或者武侠的头上推?现在可还有杨过小龙女式的爱情与郭靖萧峰式的英雄?

    在当今中国,金庸的武侠成了是主流文化?我看也未必。金庸的小说并没有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也没有足够的能量成为主流文化。金庸自己也曾说过:有人提到“金学”这两个字,我愧不敢当。我觉得金庸小说不能成为学问,李白杜甫多伟大,也没有李学、杜学呀!现在的“金学”只是某些研究者的称谓,跟普通的读者有何关系呢?金庸的小说也不等同于翻拍无数次的电视剧。其实,各种媒体上更多的东西是什么?不用我说,大家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一大堆。我们的“新新人类”包括我们的许多成年人,现在大概也不是陶醉在侠情义信与绝世神功里,而是陶醉在卿卿我我与超级畸形中吧。这也是金庸的错?

    其实,在正常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文学也应该是多元的。虽然这会让人觉得有杂乱世俗感,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百花齐放”“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读金庸也未必是越来越堕落且自甘堕落。如果真的都要“不俗”都要“大雅”请问当今的作家和批评家们:你们到底能为读者提供些什么,又正在提供些什么?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神圣权利,百家争鸣是文艺进步的重要途径,论争的意义正在于此。很欣赏朋友的一句话:“扫了一眼评论,尽是对武侠的不满,不过这也无法打击我对梁羽生金庸黄易温瑞安的热爱,已经看了十几年武侠小说,以后也将一直爱下去。”担忧的是:如果哗众取宠受到鼓励,煽动人们的情绪和大捧大贬成了时尚,那就只能是“看上去很美”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