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五中文网 www.95zw.cc,安徽周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小井庄“敢为人先”精神的探寻与思考。

    三十多年前,肥西小井庄在特殊时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一次性彻底底将土地承包到户,此举引爆了中国农村变革。三十多年后,小井庄发生了怎样变化?小井庄精神给我们哪些思考,记者为此探寻。

    周玉冰

    农村土地到户曾是“禁区”

    肥西山南镇西行一两公里就是小井庄,因庄前一口建于清光绪二年间的水井而得名。

    时值初春,大地上,树木枝桠横空,村落分布,阡陌交通,一派田园景象。

    时光流逝。1978年9月23日,也许,一样的日落日出,但对于一个叫小井庄的村子而言是一个特殊日子。当时21户98口人,把全队的153亩田地全部分到户,此举比小岗村类似行动还早三个月。

    小井庄的行动的确是中国农村的惊天动地的改革之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特殊。原安徽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作家尹曙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安徽农村饿、病、逃、荒、死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到什么程度?原安徽省委办公厅梁文斌曾经给出数据:“1959年我到安徽省委办公厅工作时,全省人口是3300万人,到1961年时只有2700万人,除去200万人算作正常减少外,非正常死亡算400万人差不多。”

    困境中,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提出搞“责任田”1961年2月,派工作组在合肥南新庄开始搞试点,随后全省推行。时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王光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安徽增产粮食近50亿斤,除保证安徽自身渡过难关,还支援河南、山东、苏北等地粮食约5亿多斤。但是,随后安徽责任田的做法被否定了,曾希圣在“七千人大会”上受到批判。

    此后,农村土地到户是个禁区。谁也不敢轻易去碰。

    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安徽是农业大省,在当时的情况下,田地出不了效益,农民只有贫困。

    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带着“清帮”治皖的政治意图来到安徽。据说,在大别山区的一次走访中,有户农家没有吃穿,两个没衣服穿的女孩赤身裸体坐在锅堂里,利用土炤余热防寒。

    “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让社员出工不出力,必须调动农民积极性!这年年底,万里主持制定出台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第二年,全省大旱。万里在省委的紧急会议上指出“与其土地撂荒,倒不如让农民各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省委为此出了“六条”允许农民“借地种保命麦”

    山南区柿树岗公社黄花大队最早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决定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向贫穷宣战,向禁区宣战。1978年9月15日的一个夜晚,暗淡摇曳的煤油灯光下,升腾着农民们对光明最为真切的期盼。在此蹲点的山南区委书记汤茂林主持,黄花大队23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一个特殊会议,决定在全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这不仅仅是“借地”而是“分地”!因而,决定是有了,但行动还是谨慎的。小井庄的21户农民则彻底地将土地分到户。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次创举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

    在2005年落成的小井庄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当初参加会议的同志们的合影。出于职业敏感,我特意询问:“当时的会议应该是很慎重的,为什么还能这样正式地留下合影?是不是后来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